树莓,又名山莓、覆盆子、树泡、山抛、牛奶泡、苗泡、三月泡、四月泡、龙船泡、大麦泡、泡刺、刺葫芦、馒头、高脚波、苗子、顶,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。直立灌木,高1-3米:枝有刺,幼时被柔毛。单叶,卵形至卵状披针形,生长于海拔200至2200米地区,多生于阳坡、谷地、荒地、溪边及茂密灌丛中潮湿处。尚未被人工引种栽培。山树莓果实含氨基酸至少17种。味微酸,一泡有一粒种子。山树莓的根、茎、叶、果实均可入药。 具有敛精益肾、助阳明目、醒酒止渴、化痰解毒等功效,主要用于治疗肾虚遗精、酒醉、丹毒等症。叶味微苦,有解毒、消肿、收疮的功效,主治咽喉肿痛、多发性脓肿、乳腺炎等。湘西地区民间常用将嫩叶捣碎喂给动物治疗腹泻。分布于日本、越南、朝鲜、缅甸及中国大陆的甘肃、西藏、东北、青海、新疆、云南(多为野生可食用)、黑龙江等地。果实味甜,含糖、苹果酸、柠檬酸、维生素C等,可生吃、制成果酱、酿造。 果实、根、叶入药,有活血、解毒、止血的功效;根皮、茎皮、叶可提取树胶。
树莓种植技术是根据树莓本身的特点,结合温度、气候等特点,采用的一种新型种植方法。有效的控制了根霉现象,提高了成活率。结合科学的施肥方法,前期的种植技术和施肥方法为树莓后期的生长奠定了基础,使其成活率高,生长快,从而提高了树莓种植的经济效益。
栽植地基宜为土层深厚、微酸性或中性砂壤土,pH值为5.5-7.5,平地或缓坡地宜集中连片栽植,忌在风大、低洼、涝渍、盐碱地上建园。
栽植期为春季或秋季,每穴栽植5~7株,每亩栽植苗2000株左右。
种植方法:树莓最好采用沟栽,中心距2.5米,深40厘米,宽50厘米,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50吨。
秋季挖沟,春季栽植效果最佳,株距0.7-0.8米,栽苗时深栽浅埋,根系高出地面10-15厘米,埋土至苗木原土痕处。
田间管理与灌溉:栽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,土壤干燥应及时浇水。
施肥、除草和病虫害防治:栽植当年施少量氮肥(每株用尿素15克左右),促进新梢生长,松土除草,注意病虫害防治。
植株管理:长出的新梢长于50厘米以上,直立性差的,应绑在主茎上。埋土防寒、去土:越冬前,植株应埋入土中防寒越冬。整株植株埋入土中应严密,避免风吹。
立春4月中旬去土,如果去土过早,土壤昼夜水分差异大,不利于基芽萌发,另外上层土层的水分也容易过早流失。
支架在行内每隔5~10米设置一个支架(木柱、混凝土柱),木柱粗8~10厘米,长约2.3米,上面拉1~2根铁丝,上层铁丝距地面1.3~1.5米,围栏基线距固定植物行中心线0.4米。
春季将结果母枝均匀绑在铁丝上,让当年生新梢自由生长,待结果母枝疏枝后,可视情况将新梢绑在铁丝上。
修剪整形、枝条修剪:树莓上架后,应进行枝条修剪,绑在棚架铁丝上的枝条间距应为10-15厘米。
摘心:夏秋季节摘心2~3次。夏季新梢长至40~60厘米时摘心,以促进侧枝生长;秋季对生长过旺的新梢进行摘心,以促进新梢成熟,提高新梢的越冬能力。
清理结果母枝:疏除已结果的母枝,应在果实采收后立即进行,以尽快改善当年生长枝条的通风、光照条件。
基枝修剪:入冬前对主干枝进行修剪,保留长度1.3~1.8米,每株平均保留6~8个分枝为宜,最多不超过10个分枝。
第一次施肥在开花至幼果形成期,以氮肥为主,促进基枝营养生长和果实膨大。
第二次追肥是基生枝第二次生长旺盛时进行,主要施用磷、钾肥,以利于后期基生枝生长得更加充分。
至于灌溉和排水,就土壤水分条件而言,当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持水量的60%至80%时,最适合植物生长。不同的土壤类型也可以根据经验通过手测和目测来判断,并将其大致的含水量作为是否灌溉或排水的参考指标。